邻居们散去后,阿敏询问父亲,自己刚才的做法父亲是否满意。
父亲一直很欣赏女儿,说:我看到你既有严厉的一面,也有仁慈的一面。讲了道理,又有人情,这样挺好。
阿敏又问父亲,那你觉得刚才老王的表现会不会真的认识到错误而改正呢?
父亲陷入了沉思。老王他们的做法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,反而还让他们把树枝拉走了,干了坏事居然还有收获,还满足了自己的欲望。这不是“以善助恶”吗?这不等于是奖励他们作恶的行为吗?
阿敏深思:过程中,他们虽有悔改之意,但那是听到要去派出所后才做出的反应,他们自己有多少悔意?是否利用别人的善良达到自己的目的?阿敏父亲的内心,真的对此事释怀了吗?
这个结果真的是父亲想要的吗?父亲善良的决定,是否会助长老王夫妇的贪念?怎样才能激发更多正义之士参与进来,增加邻里的正气呢?
和父亲沟通后,阿敏了解到,父亲善良的做法实际是舍弃自我的无奈之举,内心始终觉得憋屈。想要忍常人所不能忍,尽量与人为善,但心里还是不舒服。自己的善良成全的是别人的恶行,这不是父亲的初衷。可追其法律责任又于心不忍。
父亲感到迷茫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阿敏想:自己一人的力量有限,可以让相关人员了解此事,对我们的大环境也是一种维护和保障。
阿敏和兄弟一起商量后,通过兄弟找到村里主管治安的人员说清了此事,并提出枣树枝虽然已被砍伐,但仍属于父亲的,老王夫妇需要原数归还。鉴于老王夫妇年纪大,暂不追究其法律责任,但下不为例。至于赔偿,钱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。考虑到老王夫妇的家庭条件有限,年纪又大,只要认识到错误,愿意悔改即可。
阿敏父亲听到这样的处理办法,心里不憋屈了,呼吸都感到顺畅了,直夸阿敏会处理问题。老王夫妇接受治安人员的批评教育后,如约归还了枣树枝,并带来月饼再次表示歉意。
周围邻居看到阿敏这样的处理方式,两家人不但没撕破脸,而且还对各方面都有交代,以后但凡有类似事情,大家也都愿意站出来制止,整个环境都变得更加稳定安心,谁干坏事都得掂量掂量了。大家纷纷夸赞阿敏有智慧。
阿敏感慨地说:要是以前,自己只是一味善良,过分迁就,甚至面对损害人的事情也要包容。自从开始大仁生活后,明白了“人性的三剑”,知道不能一味当老好人,否则就可能对坏的、非人的因素纵容,不但对别人有害,自己反而成了同谋,自己和周围的正气都会消减,对自己和大家都不好。
人需要有人性的威严,对伤害人的事情就要敢于说“不”。但是,也要有智慧的处理,把握好分寸,也不是非要惩罚别人,而是要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真心改过;同时,又能宽容对待别人的人性一面,保护好别人的人性部分。这样,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真是为他好,感受到我们的善意。
这样处理,被责罚的人会反过来感激自己。如果处理不好,可能会结下梁子,那大家就都不好过了。
阿敏的智慧和大气,逐渐在村里有了名气,人们遇到事情都来问她,人们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,整个村子里逐渐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气,人们安居乐业,好像成了一个世外桃源。